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温州日报作文版作文选登:余雪铮《奶奶的练字本》


请小作者添加小编好友,以便制作荣誉证书。

投稿方式: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温州新教育”(微信号:wzrbxjy),点击下方自定义菜单栏“作文投稿”即可进行投稿(投稿时,请注意必填与选填)。

奶奶的练字本

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六(4)班 余雪铮

指导老师:徐如如

我的奶奶一生拼搏,既有与爷爷创下的基业,又有四个孝顺贴心的子女,还有天真可爱的孙子孙女。按理说子孙满堂、吃穿不愁已是丰满成功的一生,但她最大的遗憾便是不识字。

每个周末我去奶奶家,总会见她因为不识字而烦恼,如药不知怎么吃等等,常常焦头烂额。爷爷读过小学,总是半开玩笑说:“奶奶真没用,都不识字!”我不高兴了,对奶奶说:“奶奶,我教你认字!”

奶奶高兴地戴上老花镜,拿出白纸黑笔。我拿过黑笔,看见窗外飞过一只小鸟,便写了一个“鸟”字,问奶奶:“这个认得吗?”奶奶摇头,有些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,我说:“这是鸟。”说罢,又用方言重复了一遍,奶奶也分别用普通话和方言念一遍。

但不多时,她便忘了。我仍旧耐心,在鸟字旁边画了一只小鸟,解释道:“上面的点是小鸟的眼睛,下面的横是小鸟的翅膀,竖折折钩是小鸟的脊背……”讲着讲着,我发现这个方块字,似乎与窗外灵动的鸟儿完全契合了,多么神奇的汉字!

我又写了“明”,对奶奶说:“‘明’代表月亮,左边是日,右边是个月。”笔尖舞动,纸上留下个清秀的明字。奶奶点头称是,在手心上一笔一画地写着。我好像看见“明”字写在掌上,映在眼里闪烁着动人的光芒,再慢慢印在心里。那正苍老的身躯里,亮起了一盏传承五千年不熄的灯……那是学与心的结合,历经时间之沧桑,孕育中华之文化。

似乎像一个正咿呀学语的儿童走向成熟;更像中华文化从象形甲骨文历经小篆、隶书、终成端庄儒雅的楷书,又引出了豪迈的行书……

一周后再回到老家,我看见奶奶的字从歪歪斜斜变成了方方正正。奶奶感叹道:“这些字真好玩,越学越写越有味儿。”是啊!汉字之趣不分男女老少。我想:中国人的骨子里透着的智慧与韵味,定是汉字所给予的!

编辑:瞿含张

二审:曾云毕

三审:林 慎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辽宁热线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转发到:
拓展阅读
阿里云服务器
腾讯云秒杀
Copyright 2003-2024 by 辽宁热线 liaon.csrib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